2021-04-25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肺”和“天然空調”,它是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最佳舉例,人們發掘這里,保護這里,改造這里,發展這里,我們可以在經過藝術改造后的濕地公園里觀鳥、賞湖、竹林棧道里愜意漫步,這是人為藝術與大自然的結合體,渺小卻偉大,天然卻質樸。
但凡有水的地方,濕地建設都是繞不開的話題,而不同國家不同城市,利用濕地資源做出的成果也是很有差異,中國香港和倫敦的濕地公園立足于不同的出發點,卻呈現出了同樣精彩的設計作品。
中國香港濕地公園
中國香港濕地公園位于新界天水圍北部,毗鄰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這個區域內有農業活動,包括漁塘、蠔場及其它耕作農地。每年有超過12萬只季候鳥在這里過冬或作遷飛時的中途休息站。
如此豐富的生態資源,為濕地公園作為一個生態旅游景點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設計占地約60公頃的濕地保護區,有針對不同水鳥專設的棲息地,是珍稀鳥類的樂園;一萬平米的游客中心,可在木板棧道漫步,得天獨厚的生態氛圍,非常適合崇尚大自然的游客。
合理的分區規劃,人性化的區域銜接
合理的功能分區是判定濕地公園建設好壞的一個重要的元素。中國香港濕地公園最大的特色,就是功能分區——在不同的分區中,規定了人們進行開發活動的類別及強度——實際上是對該區域的功能做出了限定。
△濕地公園功能分區圖
中國香港濕地公園的功能區主要分為旅游休閑區、濕地保護區和緩沖帶。旅游休閑區又被分為游客中心和探索中心兩個部分。
△中國香港濕地公園功能分區
訪客中心是中國香港濕地公園入口處的一個游客接待中心,主要為游客們進行濕地知識的科普、宣傳。
探索中心是一座戶外教育中心,游客可以在這里觀察水體中各種生物,認識不同的植物種類。
濕地保護區作為整個公園的主要部分,占據約2/3的面積,發揮著重要的觀賞價值。不同的生態景觀類型,為不同的生物創造了最接近原生境的棲息地,保護了生物多樣性。
△中國香港濕地景觀分區
在功能分區的設置上,設計師們沒有將濕地與旅游區域分開,而是在中間地帶建立緩沖區,保證濕地景區完整性的同時,保護了濕地原生物種的生境。
同時,利用林區、水體以及建筑物來分割游客和原生物種棲息地等具體措施,減少人類對原生物種的干擾。
統一風格,回歸最自然的自然風光
生態環境是濕地公園的最重要的特色,在人類足跡與自然合一的同時,又要保障天然氛圍不被破壞。所以,濕地公園的整體布局在規劃過程中,盡可能不使用突兀的城市元素,避免與整體格調與氛圍格格不入。
·建筑外層的綠化設計
在游客中心的屋頂上滿鋪草地,巧妙地增加了濕地中的綠化量,補償因建筑減少的綠色,同時又與濕地的整體環境相互協調,減少人工雕琢的痕跡,和諧地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游客可以毫無障礙地在建筑屋頂草坪上進行漫步,欣賞周邊濕地風光。
游客中心和濕地探索中心外墻都選用了綠色攀援植物作為裝飾墻壁的天然材料,營造出和諧、自然的視覺效果外,降低了建筑物對熱能的吸收,保護建筑外結構。
·無障礙設計
濕地公園的大部分通道都是平坦的,而有高度落差的地方都會以斜坡連接,在視覺上更具有連貫性,同時也方便殘疾人士參觀使用。
中國香港濕地公園與周圍的其他生態類型連成一片,緩解了周圍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壓力,促使了整個區域的生態系統的連通性和整體性,對于我國城市濕地的保護、修復、開發、利用等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倫敦濕地公園
從另一個角度出發,讓奄奄一息的濕地環境重換生機,那就是倫敦濕地公園。大片的濕地水面和茂密的叢林,曾被形容為——“一個讓人驚異的、奇跡般的地方,使得人類和野生生物在我們美好的城市中相聚”。
你可能想不到,倫敦濕地公園,這樣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范,如果不是為了保護附近一只瀕臨滅絕的鴨子,它可能依舊是一個廢棄水庫。從不起眼的蓄水池開始了它的生態重建之路,也陸續召回眾多外遷的鳥類,成為野生動物的家園。
動靜分區的特色設計
除了為多種濕地生物提供棲息地,倫敦濕地公園的具有更深的教育意義——讓人類從中領悟自然的力量,并在游憩之余學習更多有關濕地的知識。意義想法雖好,但是如何才能讓游客在不干擾環境的情況下、近距離觀察野生生物,更為直接的了解濕地呢?
靜·景觀區
按照物種棲息特點和水文特點,濕地公園被劃分為6個清晰的棲息地和水文區域,6個水域之間相互獨立又彼此聯系,在總體布局上以主湖水域為中心。其余水域和陸地圍繞其錯落分布、構成公園多種濕地地貌。
動·活動區
倫敦濕地公園在設計之初,按人流活動的密集程度不同,將整個布局動靜分區,形成觀測點、休息區、活動區等不同的板塊和節點,為濕地生物提供最大限度的棲息和繁殖機會。生態和人文相配合,美學做輔助,共同搭建和諧統一的舞臺。
綠植為主,建筑為輔
公園中的沒有設立過多的建筑,人為建筑僅作為凝聚人流的“點”分布在公園中,對整個濕地公園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主體建筑集中在入口處,和一般傳統英國建筑類似,都是用黃或紅磚砌成,外墻不粉刷。其余建筑散布在公園內,大都是些簡樸的小平房木屋。此外,觀察平臺,橋,欄桿,椅子,路牌,垃圾桶等等也是木制,和周圍自然環境結合得非常融洽。
濕地景觀和藝術結合,深入分析,對水體和人流都作出了妥善而精巧的處理,再加上應景的建筑設計,從而成功地將原先廢棄的水庫恢復成了城市中心的美麗公園,讓自然和人類活動在此達到了和諧的平衡,這是每一個濕地公園建設的意義所在。
通過以上兩個案例,我們不難發現濕地公園建設中的一些重要原則:
①保護區域內的生物多樣性及濕地生態結構功能的完整;
②與周邊環境的連貫;
③當地植被完整和視覺多樣;
④人工設計要融入自然主題,保留自然味道。
我們要做的,是優先考慮自然環境的保護,然后再進行改造優化,修復濕地環境、生物多樣性及創造城市中宜人的綠色開發空間,藝術地再現自然濕地景觀,打造出滿足人們舒適度的自然公園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