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6來源:沃田生態設計院
01 小青河濕地博物館
這個“不起眼”的濕地博物館,一部分存在于地下,是一種被淹沒的景觀。
前往現場的訪客在起伏的地形中游覽時,可以觀察到海拔和表面的不斷變化。
讓游客開始感興趣的是既看到和看不到的時刻。
設計方案由建筑、景觀和雕塑組成。
濕地博物館被微妙的綠色屋頂所覆蓋,以三組起伏的雕塑土丘為標志。
柔軟傾斜的形式創造了一種自然但又有些超現實的環境。
02 應對城市洪水的濕地
麻省理工學院提出了一系列濕地以應對氣候變化引起的城市洪水。多功能城市雨水濕地,將雨水的控制和清潔與生態、休閑無縫地結合在一起。
該設計具有一系列集群島,這些集群島具有模塊化和可擴展性,因此可以對其進行量身定制,以適應不同城市環境的需求和資源。
除了管理雨水外,濕地還為城市創造了綠色植物,為社區創造了休閑空間,并創造了寶貴的野生動植物棲息地。
較大的島嶼可以容納用于公共節目的活動空間,而洪泛區可以用作運動場、野餐區或游樂場。
03 “重結晶”濕地
為了減少臺灣電廠的污染并優化電力生產,MEPM實驗室提出了“重結晶”的方法。
重結晶概念是保留場地的本地、自然、社會和歷史元素。讓棲息地自然發展,凈化環境。
這種植物的形狀隨季節的氣流而變化,這將導致遷徙的鳥類向下進入不同的濕地棲息地。
根據自然野生動植物棲息地恢復各種濕地、開闊水域、池塘、沼澤和紅樹林。
人們將在自然環境中享受運動、游泳、散步和觀鳥的樂趣。